药材·服装·青石板
2024-02-11 02:18:28 木门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木门

  【布景】明末崇祯年间,一群河南人离乡背井,带着自产的山药、生地和其他药材来汉摆地摊出售,汉正街他们进不去,只好在“宝寿桥”邻近的一条清静巷道里住下来,就地兜销药材,时刻一长,从怀庆府来的人也就渐渐的变多,他们在此巷久居下来,广为人知,构成一个“帮”,药帮巷也因此而得名。

  “现在,保存得如此完好的青石板路不多见了。”80多岁的徐国立白叟,说起药帮巷的故事时,眼睛亮了许多。

  白叟在这儿生活了十多年,在巷子里的一家小学读书,巷子里的青石板上,刻着他玩游戏的身影,刻着他幼年的印记。

  这条巷子由四条弯弯曲曲的巷道组成,别离叫做药帮大街、药帮一巷、药帮二巷、药帮三巷。曾经,一溜一溜望不到头的青石板路,让其他巷子艳羡不已,到现在,只要药帮一巷还保留着一条大约300米长的青石板路。

  药帮巷的掌故口口相传,到徐爹爹这儿已不知通过多少辈了。他说,明朝年间,河南药商在小巷里运营药材批发,由于很讲诚信,生意也渐渐变得好。一朝一夕,这儿成了药材批发的集散地。“白日人来人往,到了晚上,这儿各家各户关门后,巷子里十分冷清”。

  现在的药帮巷,已再难找到“药帮”了。曾担任药帮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孙效伟说,改革开放后,许多本地的人搬到别处,巷子里的房子则租给做服装的私家老板。在一次人口普查中,人们发现,药帮巷里从事服装业的打工妹和打工仔,竟然多达千余人。

  租住的人多,吃的需求天然也大,所以,这儿的早点摊、快餐点、夜宵店也多了起来,成了家喻户晓的“不夜城”。

  城市的改变总在朝前走,药帮巷也要面对拆迁,但关于这儿的回忆,还会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