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夏商周和古埃及同时期为什么夏朝没有古埃及胡夫金字塔那么高大的建筑?
2024-02-02 21:12:12 华会体育官网app下载

新闻资讯

  石头的尺度确实不一样,埃及的石头建筑大多模仿其木构或者泥砖建筑建立,它本身的木构或者泥砖建筑能长这么大吗,显然不行。大部分木建筑要考虑的麻烦事石头直接给你用重力解决。而且木材本身尺度放在那,就算真建了一百米高,你等着被雷劈吗。

  另外,相对于只要一块块堆上去的石头建筑,木建筑需要仔细考虑的东西就多多了,埃及本身有席子建筑,木框建筑,棕榈树,泥砖,席子,梁架结合的构架建筑等,后两者都极其复杂,小但是也要技术啊。两河有芦苇建筑,六千年没变过样,至今还有巴士拉地区沼泽阿拉伯人住在这类建筑里。

  实际上像神庙一样的东西,泥砖形态也不过是好看一点的平房,屋顶就是梁上架檩,檩上铺一层土,再铺一层芦杆,在铺一层土完事,和茅草屋比起来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是平房,架构几乎能随意扩张,他们能够在一个单体建筑里塞入很多功能区,塞入很多美学元素,但这种房子放在希腊,中国,不出几年就烂了。

  上古希腊人是小亚细亚移民,把中东泥砖搬了过去,他们怎么造房子的,两河只要泥砖堆起来完事,他们要底部半米用石基,要搞墙壁内收,要做山墙两侧出挑以免烂墙,出挑壁垛顶上还要包木材,要做尖屋顶,于是有了梁架系统,有了三陇板,要保护墙体有了柱廊,要疏水有了瓦(是的,其实希腊建筑才是最早的全附瓦建筑)于是神庙的雏形出现了。屋顶本来就很重咋建大?

  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屋顶不仅要出挑,做屋脊,还要盖住整个夯土台,夏屋两下,商屋二重四阿,后来的悬山屋,硬山屋,都是要解决排水问题,由于整体以梁柱和木骨泥墙支撑,下部又是泥台,要做出悬挑,其实要求要比希腊还苛刻。所以其实考虑具体的情况夏商的宫殿尺度其实不算小了。为了把四周台阶都盖住,希腊的山墙出挑也不能用了,要用梁柱大幅度挑出去,要搞出庑殿式,四面都是坡。我来说一下偃师商城宫城吧,应该是夏商唯一完全挖掘的宫城,而且和二里头晚期时间差不多。

  解释一下,绝大多数宫殿都以木骨泥墙为主体,木骨泥墙虽然看上去薄薄的一层而且坑坑洼洼实际上承重能力很强,要比当时的木柱强很多,所以材料从性能上来说,中国古人其实挺会利用的,虽然有些丑。

  虽然从图上看偃师宫殿只有十几座,还有因为时期不同叠压的,但其实这张图的尺度是200多米乘200多米……你可以摊到每个宫殿上看看还觉得小吗。主要大殿从长度来说其实已经和故宫三大殿差不多了。其实这个规模在木质建筑中是很恐怖的,帕特农神庙也才70米长,这里的二号殿90米,七号殿五号殿也有五十几米长。

  二里头的宫殿在木骨泥墙四周都出挑柱廊,说实话我觉得利用率是真的堪忧,偃师商城的主要大殿似乎是把木骨泥墙放在内部支撑,然后外部全做梁架,其实考古压根没发现内部横向支撑,只管上来讲很夸张,因为进深14米。要知道两河和埃及的泥砖建筑在没有屋脊的情况下用雪松木材都一般只开12米,而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最多也只开十二米,商朝初年才哪到哪,大叉手开十四米,就算中间有木骨泥墙支撑这技术也不差了。(理论上应该有的,但有的殿因为破坏无法确认,有的就没有,所以基本就是近1000平米连续大空间,如果用无柱空间来算,在埃及两河这种空间都极限的)而且大殿只有檐柱,专家推测的屋顶只有檐檩和大叉手梁架,可以说结构很脆弱,就这其中的四号殿被商人从遗址开头用到遗址结束。这样的好处是除了泥墙被放在内部,还解决了大殿采光问题,大尺度建筑的采光这一块泥砖建筑只可以通过上部开小窗和梁柱化解决,虽然有神圣感,但用于政事的时候终究不给力,木骨泥墙更是基本不能开窗,但商人可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开大门大窗,而且不需要像二里头一样在四周添游廊,尤其是三号五号基本确认是无柱殿,那气势。其实商人无论技术还是脑洞都不算低了。这种结构能不塌就不错了,还要附瓦片是不可能的,你给谁做都附不上瓦。

  殿前游廊外围是木骨泥墙,内围是木柱,二号周边有一堆粗柱子的梁架结构,认为是多层楼阁,从尺度上来说也不能算一个小亭子了。东部被认为是两个宗庙类建筑,西部被认为是一个类似三大殿模式的组合建筑,这是第一个类三朝建筑(尽管我很怀疑,我觉得西半边用来主人的理由是比较牵强,最后的一排十个为啥不可以是御膳房之类的,但也不完全反对,我之后说到长屋会解释)。如果属实,也就是说汉朝坞堡那种结构的建筑群其实商初就能造得出来。所以其实从商初起中国的建筑技术并不差,至少没映像里的这么差,茅草屋也不是普通的茅草屋了。

  北面的池苑,这不是普通的泥坑,无论是进出水口还是池子都是遍铺石底的,而且其中进出水石块的形状是经过挑选的,出水是暗渠,上覆石板,两渠都通向护城河。而郑州商城也有一个池苑,那个更加精美,池苑底部填料礓土铺青石板,所以这个池苑相当的上流,里面都有不少汉白玉网坠,所以商王应该真在里面钓过不少鱼。当然,最早的铺砌池苑应该在石峁就有了。

  偃师宫城虽然各个大殿建筑的时间不同,但是有一点,就是所有建筑的柱洞间隔基本都是2.5米,虽然不是完全准确,可能是步跬测距,西部宫殿都是五阶,东部都是四阶(显然应该在凑阴阳数),主要结构除了阁楼柱洞直径都保持差不多,建筑技术保持统一,功能明确分区,一百多年来规划始终稳定,说明一开始就想的很清楚。从图面上我始终不觉得这座小宫城能用来住人,故宫一个院这里都塞不下。商人反正不分仪式政事和祭祀,我想这应该只是殷商早期宫殿的冰山一角。

  另外,偃师商城虽然小,但是相对于二里头那一个大方块一个大方块大而无当的结构太过成熟。做为一个临时军事都城,它显得太过驾轻就熟了,我自己觉得要么成汤之薄就有这种规划和技术,要么在夏朝的二里头就是这种规划(二里头一号殿二号殿不是一整座宫,而是像六号殿,七号殿一样是殿,所以二里头的尺度其实非常大)。

  夏商宫殿有一个优秀但常人不会注意地基,这个地基是往下挖两三米挖到生土层再一层层累上去的,还铺有卵石层等,这个地基其实不能说全世界好,因为更早的两河神庙地基已发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但除了两河以外就基本没人能打了。

  下面说说缺点,我在和邀请我的小花猫脸说的时候提到,商的大殿建筑似乎在很奇怪得追求一个无柱的中央空间,这种建筑结构能开十四米间不容易,但从始至终保持这种结构非常奇怪,即使是偃师宫殿,也会有不少北面柱列和南面柱列数目不同的地方,这体现出商还没有一个形成柱网的意识,屋顶和柱子的关系是被横梁隔开的,受力很不牢靠,而且柱洞大小形状深度极不均匀,排列也有点东倒西歪,且许多不像二里头有内部隔间,专家对内部隔间问题的解释也模棱两可,所谓四阿重檐的结构其实并不能很确定,内部就只有一排柱子,怎么重檐?内部没结构支撑,怎么四阿?而实际上被确定有木骨泥墙支撑的结构木骨泥墙墙基都可有深达一米,如果有,为何这么深的墙基会保留不下来?我目前这点还是看不到合理的解释的,所以说其实真要讲夏商的建筑结构水平在我心理确实不高。

  而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的oueili遗址已经有了尺度的概念,泥砖柱墩上的印痕可以清楚得看到上部的木柱全部是0.2米直径,分割出的小房间其实不是房间,而是下沉地面的隔区,上面铺木地板。(oueili遗址非常特殊,因为我们常说两河自北向南,自山向平原发展,早期两河腹地水平不如山地,而两河文化是山地文化交流的产物,但oueili遗址的发达程度打破了这个认知,表明沼泽地区后来发展成苏美尔文化的直系早期文化与所有两河地区北部文化起源上可能有着根本的不同,两河正统有很大的可能性在波斯湾的海底)

  如果对比埃及和两河还不直观的话,对比欧洲和希腊同时期哪怕更早的房屋就会发现房子结构的总体水平真的是出奇得烂。(即使相对埃及和两河的木构建筑,哪怕太平洋小岛上的干栏式木构,商的建筑结构意识也烂得没法看)我为啥之前没提殷墟,因为殷墟的表现还不如偃师商城,柱洞排列混乱到有些地方你压根看不出这是一栋房子。而周原早期的岐山宫殿盘龙城宫殿反而规整得很,要知道岐山宫在的时候商可能还没亡呢。

  此外,夏商最典型的一种明显受到早期高地龙山的影响,以木骨泥墙为承重,这样的形式类比一下就有点像希腊的以泥砖石头墙体为承重的特点,外部再套一圈柱,根本不是后世的柱网式。

  第二种是直接一圈柱列,比如二里头一号,两种都似乎有一个只有南北柱列,没有东西柱列的变形,可能是两下和四阿的区别。

  目前我看到的对于第二种屋子中间跨度的解释都是强行在里面造一个木骨泥墙去凑第一种的解释,明明两者对柱基的强调明显不同,比如二里头一号殿是第二种,就在柱子的脚上加两根支撑杆(但也有一定的可能是重檐的支撑,但无法解释柱列为什么要排成这样,而且后世没有延续这种做法)殷商这一类则檐柱柱洞极其敦实,而二号是第一种,檐柱就没有承重大的迹象,在我看来第一种可能重檐,所以檐柱只要支撑多出来的檐重,但第二种不可能,但二里头宫殿因为外加支撑柱确实就有很大的可能是重檐的。目前只有洹北可以确定一号二号都有室,但明显都没有早期那么厚重的柱洞,没有也少有学者去考虑四下型和两阿型建筑的区别,南北两列的和一圈的放一起讨论。在我看来完全可能是两种结构。

  这两者的组合给我感觉好像有一个前后关系,比如盘龙城宫殿的前后就是柱圈建筑加木骨泥墙建筑,二里头一号殿柱圈在前宫,二号宫木骨在后宫,偃师右边祭祀区都是圈主,唯独左边三号殿是南北两列,可能宗庙是四阿,起居室两下,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性前堂后室的建筑方式就不一样,而堂室的名称,叫法本身和建筑结构就有关(比如室有间是比较公认的,那堂就可能无间,不然何以称堂)。

  我目前看到的论文和讨论这样一些方面都语焉不详。或者直接强行拼凑,比如偃师三号殿复原内部就凭空多出一个木骨泥墙隔间,理由是以古人的撑不住结构,而且看别人洹北号殿几个台阶就是几个隔间,完全忽视两者建筑结构上根本性的差异,而二里头一号宫这显然没内部间隔的大殿跨度同样有十一米,这简直和金字塔古人水平造不出所以不存在一样的民科逻辑。而且其实五号殿四号殿都有三排小木桩结构,有资料说上面可能铺设地板,虽然我也没搞明白究竟怎么铺,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里面大多地板是要直接铺到室外的,那你要这夯土台有何用,为啥不做成日本建筑。且不管如何,一个内部的承重结构势必会打断这些小结构,但小结构显然没有被打断的迹象,所以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官方民科行为。当然我也只能凭简报这么说,中国的挖掘报告一向龟速出版。讲真的,我甚至觉得堂这个玩意儿可能就没有墙这种东西,就是个亭子。但中国的复原简直抱着早年二里头的复原不放,良渚夏商北方各种不同文化不同架构的房子都处理成一回事完事。

  而周不一样,岐山宫殿一开始就体现出强调柱网的形式,说明周与夏商的建筑形式可能完全不同,虽然有的柱网极其辣眼睛,但好歹有了,总体上周的建筑结构或者柱网关系是比较清晰的,重檐我目前看不到证据,但四阿在柱洞排布上是支持的。周的建筑思路和夏,商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夏商宫殿的建筑思路,尤其是堂的建筑现在看来是有些问题,但想要大堂更空旷其实是建筑发展的本能,欧洲的长屋在发展中就逐渐运用了一些拱,巨大的直插地面的三脚架等,以扩大内部无柱空间,而西周有一些房子内部几乎全是柱基(我这里直接自以为是得运用我大堂就是没隔墙的结论了,实际上我这篇答案一开始就在反专家结论,及认为堂内有木骨泥墙)晚期的殷商时代结构似乎又和早期不同,大柱基变得很少见,夯土台在建筑中的身份提高,而且以台为特色。

  此外,木质普通建筑与石质因为宗教需求,水平稳步发展的过程不一样,常常会有几千年前就这种水平,几千年后还在这种水平的情况,这在两河的泥砖私人建筑和芦苇建筑中体现很明显。

  如果我不说你肯定想不到这是欧洲七千年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复原,这种房子不仅中欧洲最典型的线性陶文化有,还扩张到了北欧,实际上早期欧洲的木质建筑水平远超中国,我甚至不觉得商能有这个水平,即使只看柱洞,欧洲新石器时代已然浮现的柱网结构和柱洞大小排布也比商甚至周部分挤到呆不下人的柱网高级得多。而且中国早期宫殿的思路,尤其是十几间并行的思路其实并没有跳出长屋思维,这是种在世界各地都有的早期木结构家庭聚居建筑,一般一个长长屋可以塞二三十个家庭,或者好几个家庭和他们的牛羊,北美印第安长屋还可以一屋住一族,而且建筑水平不低,早期中国也多有这种排屋在考古里发现,所以在我看来一室一宗一台阶说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八号殿一室一寝说也有点道理,但是强行给没隔间的加个隔间解释就说不过去了。

  然后呢直到维京时代和中世纪盛期甚至文艺复兴欧洲还在用这些建筑,如维京两边半圆形的长屋和新石器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弧形山墙的长屋结构上简直如出一辙,其他的有的加了弧拱,有些开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叉直叉地面,这个原理其实和飞扶臂有点像,而有些甚至退化到大叉手的水平……

  另外我们常常吐槽欧洲长屋不分间,其实长屋完全有能力分间,空间也大,大多种类也确实分间,只是文化上的问题而已(很多外国人也对他们自己的历史充满了刻板印象)。而中国所谓的重檐,其实维京人也有,说句题外话,受柱网式建筑思维的影响,中国复原早期重檐建筑都显得很规范紧实,就像复原未央宫大明宫一样,但这其实是有问题的,重檐的本质是核心建筑外部加了一层回廊,所以承重一定在核心建筑上,这个思路很夏商,而周的木构就不再强调檐柱了,周人特意强调夏商宫殿的重檐,我估计周重檐的现象就并不多。从柱洞分布结构来看,重檐可能远远没复原图那样符合后世的想象,复原图们总是会让我对商朝的重檐是在哪里附金柱的充满疑惑,其实类似的外观可能是这样的,甚至因为回廊空间很大,视觉上可能更强调下重檐,而非上重檐,和我们今天建立在柱网关系上的重檐完全不同。除了二里头一号殿遗址的重檐复原比较符合实际以外。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复原都是根据三礼在里面乱加隔间,上面乱加构架,拿一千多年后战国标准的眼下的周人以自己建筑结构出发解释的夏商建筑结构往夏商考古实物上硬套,标准的层垒史操作。(回廊当然就无所谓柱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国内的复原图我必须吐槽一下,很多人常骂说中国建筑没那么差,只是国内复原图搞差了。实际上国内复原图根本不是观感上的问题,而是对建筑的讨论和复原本来就不认真,我之前回答石峁问题时就吐槽下塔简报官方复原图复原出了一个根本违反牛顿力学的拱门,但这并没有让复原图变得高大上,看上去依然土气得很,欧洲人的复原图其实大多并没多少夸张,如果你不信他们复原中东的,就去看他们复原自己的,同样是茅草屋,大片空地,花花草草,但不妨碍它看着就有味道,就真实。夏商建筑是怎样,我现在看到即使是专家说的也同样一堆毛病,复原全靠臆想,各种结构凭空出来,你觉得简陋我都还觉得在瞎吹牛,实际上比你看到的可能还要像茅草屋,但中国复原图的土气连放卫星都挡不住,充分的发挥视觉中国,央视摄影,和BBC阴间滤镜都比不过的超神水平,所以问题根本不出在茅草屋上。道理很简单,画画好的人画也是高雅艺术,画画差得人画圣母也会像玩一样。最简单一个,清晰度搞得高一点,立马档次就上去了一层你信不信。

  而我们一听别人说茅草屋好像就差人一等,就急于说明商不一定是茅草屋,说实话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是比茅草跟适合做屋顶的,除了树皮,茅草就茅草呗,古人自己都不觉得low,我们替他们low干嘛。